之所以说是非学院派,是因为第一我现在处于非学院这样一个背景里面,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用好英文,暂时不需通过任何一门针对非英语国家学生的考试;第二我自从进入大学后,就基本上抛弃了中学阶段那套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忆而练习的做法:我理解中的学院派,正式刻板的那种。
事实上毕业后半年多的英文学习,基本上是进得多出得少,也就是听得多说得少,读得多写得少。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,大概能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,往下就依次说说,与大家分享的同时,也勉励自己继续加强学习。
听力:自己听力的功底很扎实。毕业后这半年基本上是依靠美剧在练习。在温州用Sex and the City起了个头,发现自己已经能够抓准八九成了,来上海后接着看Desperate Housewives,Heroes和Prison Break这三部剧,可以不用字幕而能精准的抓住绝大部分内容,实在遇到听不懂的地方,会回放一下,再不懂就只好开字幕了。另外CCTV6晚上六七点钟会有一档看电影学外语的节目,很不错,里面讲的基本上我都不懂……都是些有文化背景的词句,常用,但是不易理解。同住的一位同事花了300大洋买了个多频段收音机,每天晚上九点开始听英文节目。根据我大一坚持听了半年VOA的经验来看,效果应该是不错的,但是我觉得只适合那些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人,像现在的我就不行,只喜欢寓学于乐……
口语:身边大多数人的口语不行,我也是,这里说的不行并不是发音不标准之类的,而是指缺乏连续说一些有意义的句子,组成能表达自己想法的一段话的能力。稍作准备还能勉强讲一段,毫无准备的情况下,恐怕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难以说清楚。另外不知道是不是电视剧看多了,跟人面对面或者电话口头交流的时候,能够将对话做得很好,但是一旦对方无语了,让我一个人不停的说,场面马上难堪死。请教过一些人,目前的结论就是,要习惯用英文思考,并不是用中文理清楚了,想好了之后再翻译一下。看来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,大家一起加油了。
阅读:最近才开始重视起阅读来。先前一直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不错的,如果说要提高,只需增加词汇量即可。最近跟一位大牛交流后才认识到,理解文章和快速理解文章并获其要点,区别很大。我需要增强快速阅读这方面的能力。练习阅读能力,还是延续大学里面看报纸这一途径,只不过从21st century转换到China Daily和Shanghai Daily上来了。一两块钱买厚厚一摞报纸,看得头晕目眩的……财经类文章类经常出现的million和billion终于把我搞晕了,让我认识到看起来熟悉的词并不一定熟悉,好在有金山词霸,不懂就速查。另外还有一个很好的途径,就是时不时浏览一些自己喜欢的英文站点,坚持下来的话,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。
写作:互联网能让我跟一些具备相当英文能力的人,通过IMS互动起来。即时聊天的时候,如果常常用英文来维持一段文字性的对话,我认为对自己写作方面的能力是一种极好的练习,是对自己看到的、学到的东西的一种运用。另外,时常做一些中文到英文的翻译练习,效果也很不错。写作跟说一样,是自己对外发布信息一个过程,光是哼哼哈哈,没有任何内容,不能将事情说顺,说通,是没有任何价值的,只有自己有想法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。通过大量的阅读报纸是否能极大的促进自己写作能力,尚有待我去验证。往后自己会多尝试用英文来写自己的日志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