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写一点关于音乐的文字,来表达我对音乐的热爱和谢意。
跟大多数人一样,我并不懂音乐。我对音乐不狂热,只认为音乐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,跟喝水一样,是我与生俱来的一种需要。我不懂交响乐,不懂乐器,不会识谱。大学同班有个跟我同一天生日的好兄弟,人称旺财,我还在用单放机(磁带机)听孙燕姿的绿光时,他用CD听班德瑞的自然系列,听贝多芬和理查德克雷德曼的钢琴演奏。但我并不以此为耻。
高一终于开始接触到王菲了。第一次听寒武纪的时候,开始是被两耳的水滴声吸引,往后就完全沉浸在歌声中了。听王菲要提起高中的两个人,一个是石兄,一个是许津。高三的时候开始换了个爱华的单放机,音质要好很多,然而当时听磁带机听得很艰难,往往要借他们的磁带来继续我的音乐盛宴。当时比较红的配置是超薄的单放机,带线控。还记得当时石兄有一台复读机,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每次要装四粒电池,而且很快没电。尽管条件艰苦,然而无论如何,我终于是将王菲听得烂熟了。听王菲的同时,还常听的一个人是那英,这个也是要拜石兄所赐。
然而高三后期突然主动积极的转向听张学友。后来分析是因为听王菲时间长了,人有点萎靡,间接影响我学习……张学友固然以至柔情歌而被称道,但怎么着也有阳刚的一面,这样我就汲取了不少比较阳光的因子,好像成绩也恢复了不少。
临近高考,满校园唱周华健的忘忧草。这首歌应该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首歌,知名度应该跟花心差不多。回家往碟机里塞得最多的也是周华健的卡拉OK碟,只因为他拍了不少很感人的MTV,又好看又上口。
终于念大学了。我刚念大学的时候,MP3还没有流行起来,CD机又好像很贵的样子,没钱买,于是继续听磁带。大一的时候终于将孙燕姿听熟了。说起孙燕姿,就要提提C君了:高二的时候,就是她在教室里面教我们唱天黑黑。孙燕姿推出stefanie的时候,我还狂热的买了一张她的碟子。
最爱的几个歌手说完了。因为买了电脑之后,硬盘里能享受分门别类这一待遇的还是这几个人的歌曲,其余的杂歌都放在一个名为stuff的文件夹内,多少有点不尊重的意思。有了电脑后,终于开始听克雷德曼的钢琴演奏曲了,这厮的曲子贼多,Foobar里面长长的一列下去,听一个循环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。同期还听大卫克雷格的rap,起初本意是练英语口语和听力,结果就爱上了。再后来听国内所谓的rap风格,觉得索然无味:这就是我死都不肯听潘玮柏之流歌曲的根本原因。
大四突然迷上了动漫音乐。久石让的曲子总是会让我郁郁寡欢,特别适合极度兴奋之后,没有力气的时候听。现在我倒是很愿意听身边朋友推荐的歌曲,多半能淘到不少极品。有的曲子听着就是一种熟悉,一种回忆,无法抹去,千丝万缕。
现在自己拿薪水了,音乐装备也是慢慢的好起来了。前一段时间为了听早有耳闻的小野丽莎,弄了两个耳机;最近为了听邓丽君,又买了个3NOD的H系音箱,都是以前念大学时候的最爱,想要而不得的东西。
无论如何,听音乐绝对是一种享受。
2 comments:
你的blog升级了没?我的升挂了
早升了,就是现在这个效果。
好像主要是对控制台作了很多改进,外观上变化不是很大。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