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-12-14

并不都因为预算有限

关于服饰的挑选和搭配,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。服装设计师往往试图引导一种趋势,真正的消费者却在工作或生活中检验这种趋势。

念书的时候,预算捉襟见肘;现在拿薪水了,发现还是捉襟见肘。因此买衣服这种事能否让自己在预算和欲望中间平衡,真的是十分考验人。

小木十六岁,正是穿校服的花季年龄,被风情万种的石兄引导,开始自主穿衣,自然是走过许多弯路,不少观念在大学后两年才慢慢扭转过来,时至今日,这才忽然觉得渐渐有了心得,随便说说罢了。

1/

买衣服最重要的三点:喜欢,适合,需要。缺任何一样的话,还是不要掏钱包好了。

2/

要更注重搭配,不必一味追求衣服的数量。美感绝对不取决于衣服的新,协调才有美感。同样,质量也比数量重要很多,男士的衣服如此,鞋子尤其如此。少买一点,买好一点。

3/

一双鞋子、一套衣服最好不要连续穿三天。

4/

内外兼修。内衣和外套一样重要,不管是从舒服的角度,还是从保暖的角度,都应该是这样。外套里面只穿一件合身的内衣,保暖交给外套是一种很好的穿法。

5/

配饰这种东西,多备几样总是好的。腰带,手套,围巾,帽子,价格不会太高,看中了可以买一点,会给搭配带来不少方便。

6/

注重品牌,但是不要对品牌绝对痴迷。最好的结果是:看到某个衣服很适合自己,恰巧又是自己很喜欢的品牌。不能因为对品牌的痴迷而导致自己审美主观上受到引导。 

大三大四应该是自己进步较快的两年,一是受L君的影响,二是找工作的缘故。石兄是大师父,L君是二师父,后来就是自己修行了。穿衣服买衣服确实受限于经济能力,但是小木的门槛理论告诉我,经济能力现在已经不是决定着装品味最重要的因素了。

3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惭愧,石大师傅的穿衣品味基本还停留在高中时代。

Forest said...

师父始终是师父~~~

Anonymous said...

哈哈,看来我比你的修行要高~~ 文中第一点三条我早有体会 并一直作为我置备行头的标准,只可惜,经常因为银子不够只能惨淡选择后两点或后一点。你终于认识到不迷信牌子了,品牌可做参考,真的购买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手,眼睛看款式,手感触质量~~~哈哈~~